谁想到穆煦如此不近人情,油盐不进的!
和妃拧着帕子,扭着腰去了皇帝那儿,一见了皇帝就眼泪汪汪的:“皇上——臣妾这心里难受呀!”
皇帝拉了和妃的手:“爱妃怎么了?谁还给敢给你气受不成?”
和妃扑进了皇帝怀里,放娇了声音,小声哽咽道:“都怪臣妾多事,想着豫王殿下喜欢宋三姑娘,就请了宋三姑娘到宫里来赏花。谁知豫王殿下误会了,以为臣妾想要害他的宋三姑娘。刚才,他说要给臣妾好看呢!”
“皇上,臣妾可没有对宋三姑娘做什么。”和妃扭了扭身子。
皇帝听了这话,心里也不大高兴。
以前他看穆煦样样比老二强,却没想到他性子这样倔,不知变通,不近人情。
他做老子的好心给他赐个女人,反叫他驳了脸面。中了邪似的,一门心思只想娶那个毫无背景的宋三姑娘。
皇帝抱了和妃,说道:“以后他的事儿你少管。”
和妃委屈道:“皇上——”
皇帝在她脸上轻轻捏了一下:“你就只管伺候好朕就行了。”
***
穆煦像个耽于情爱的少年郎,每天都要与宋卿言见面儿。
他上午政事忙,每日下午必要去胭脂铺一趟。
要是宋卿言不在,他就让小柱子去宋家请她。
并且只要一到没人的地方,他就总想抱一下,或者亲一下,弄得宋卿言有些烦。
就再也不肯在屋中见他,只在胭脂铺后院儿与他相见,还让青樱亦步亦趋地跟着。
穆煦倒也不以为忤,只是看着宋卿言笑,只要能跟她在一起,他心里就高兴。
两人坐在院子里,有时候穆煦会说一些朝堂上的趣事,有时两人就只相对而坐,喝一盏清茶。
如此过了好些天。这日,宋卿言问穆煦:“画像可画好了?”
穆煦笑道:“还差一些,卿卿再等两天。”
两人正说着话,陈贵进来了,脸色有些焦急:“殿下,宫里传出信儿来,皇上病了。”
穆煦辞别了宋卿言,匆匆赶到了宫里。
原来,这些天和妃为讨皇帝欢心,亲手熬了党参鹿茸汤给他补身子,料加得足了些,皇帝喝了后,晚上难免放纵些,隔天就觉得有些不爽利,却是没放在心上。
和妃听皇帝说汤好喝,又炖了几次,今儿午后小憩,两人在榻上闹了一阵儿,等睡醒后,皇帝的半边身子突然就麻木了。
太医明白皇帝这场病的原因,却是不敢说得太清楚,只说是平日政事繁忙,太过劳累,虚不受补。并无大碍,只是想要完全恢复,却需多些时日。
穆煦吩咐太医斟酌着仔细开药,又进去见了皇帝,仔细地问了他的感觉,道:“父皇,太医说无碍的,只是不能再劳累了,您好生休养。”又吩咐宫人们仔细照顾。
皇帝病了,政事都落在了穆煦身上,他每日过来,看皇帝无事后,就到前朝处理事务。
如此过了几日,皇帝开始对穆煦不满起来。这其中也有和妃挑拨的功劳。
皇帝在病中,半边身子麻木,本就心烦,和妃在他耳边几次三番说穆煦,皇上病了,他做为儿子,看起来一点儿都不着急。
第一次说,皇帝还没觉得什么,后来也渐渐生出了疑心,他是不是盼着他死,好早做皇帝?
尤其是过了好几日,他的病几乎没什么好转时,皇帝的疑心就更重了。
以前他身子稍有不适,众嫔妃、皇子恨不能以身相替,围着他团团转。如今穆煦虽说每日都会询问太医,却从没对他嘘寒问暖。虽说身为皇子,不必亲自衣不解带地服侍他,但他连个表示都没有。
和妃端了药,一边儿喂皇上,一边儿看似劝说,实则拱火道:“大殿下是做大事的人,再说他小时候就是沉默寡言的人,不像二殿下嘴甜。皇上也不必太过介怀,养好龙体是真。”
说起老二嘴甜,皇帝有些想穆琰了。老二虽然各种不成器,但确实比老大与他更亲近。
过了将近一旬,皇帝的依然没有明显的好转,半边身子依然使不上劲儿。皇帝气得砸了药碗。吓得太医们跪了一地。
穆煦已经仔细问过太医,太医说这种病急不得,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半年才能完全康健。
穆煦劝了两句,皇帝却觉得他不安好心,不想让自己病好。
皇帝下了旨意,说自己病了,叫老二穆琰回京侍疾。
如今的首辅是穆煦的老师崔昌。崔昌上折子反对,祖宗规矩,藩王一旦出京就藩,不能轻易回来,不然会有碍社稷。
皇帝摔折子大骂,指着崔昌道:“你们莫不是想联合起来谋反不成?!朕想见见自己的儿子,用不着你们同意!”
最终还是招了穆琰上京。
对于穆琰上京之事,穆煦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如今,不光西北的兵权,京城防卫指挥使都是他的人,朝中又有老师坐镇,就算穆琰回来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