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才对。
不过那些遥远的事情暂时不去想,就先聊聊近一点的金球和奥斯卡吧,及至下周,奥斯卡就要召开他们的提名晚宴,而亚历克斯为了让自己能够成功的混上一个提名,找到了韦恩斯坦旗下的游说公司,当然也见识了一些这个奥斯卡背后幽灵的手段。
就算奥斯卡提名的规则再复杂,有一条是谁都能够了解到的,那就是你希望评委选你,首先他们得看过你的表演,然后你能够将其打动从他们手中拿到一张票。而好莱坞这一整年上映的电影起码有上百部,在送去提名名单上,可以想象,大部分评委肯定连一些影片的名字都没听过,而由于的爆棚的口碑,这使得亚历克斯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人们总有一种从众心理,那些影评人对于亚历克斯扮演的科林夸奖得多了,自然而然,即便是那些没看过的评委们也早就存有亚历克斯演得不错的印象。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又得聊到为亚历克斯带来疯狂的人气和票房的,这部电影使得亚历克斯一下子成为了超级偶像,但是他不佳的口碑,以及亚历克斯不过是个靠脸演戏的男花瓶的印象同样也留在了评委们的脑海中。
要如何让那些守旧的、上了年纪的犹太老头儿们暂时先摒除这些糟糕的印象,从而给亚历克斯投上一个提名票呢?这就需要那些游说公司拿出他们的手段来了,而就亚历克斯所知,韦恩斯坦他们旗下的游说公司的电话总是打得又快又勤,他们总是跟那些评委们说——“主席评审团之一的鲍尔都认为亚历克斯的科林能为他赢得这次的最佳男配角——是的,尽管他还太年轻,首提首中这未免显得太过异想天开,不过现在还只是提名不是吗?我们都知道在最终投票时您的这一票一定不会落在亚历克斯头上,在提名时给他投上一票也算个安慰,奥斯卡向来的提携新人的传统……”
当然,除去那些规范的社交辞令作为开场,以及不着痕迹让人心情飘飘然的谄媚,这一通电话归根到底,就是上面的那些意思。毕竟组成奥斯卡评委的这将近六千人,大部分的他们不缺钱也拥有声望,更是曾经也站在过奥斯卡的领奖台上,或者在电影这块区域内呼风唤雨,然而年迈的他们早早的就离开了浮华的中心,或是自己主动选择,或许是被时代淘汰,于是只有在每年的这个时刻才能再一次感受到权力在手的力量,所以想要这一票?可以拿利益来打动我,或是你得哄的我心甘情愿,当然,两者都一起,那就是最好了。
而不光如此,为了接着要讨得那些老犹太人们的欢心,韦恩斯坦集中在犹太文化热点区域放送这部电影,诸如洛杉矶的史博格中心以及曼哈顿的92y街道,同时,亚历克斯也得非常听话的出席各式各样的好莱坞假模假样的派对,更要感激不尽的接过只要颁发给他的电影奖项,亚历克斯更是和韦恩斯坦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具体规定了他在奥斯卡正式颁奖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他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去做的,一切都得小心再小心,毕竟在韦恩斯坦从各个方面去帮助亚历克斯抹黑他的其他对手,以求干掉他们替亚历克斯上位的同时,他的那些竞争对手们谁又不是在做这样的打算呢?
所以尽管韦恩斯坦的要价不便宜,但是亚历克斯知道这钱花得的确不冤枉。要知道,多少人希望韦恩斯坦能够出来帮他们公关,而韦恩斯坦今年选择了,不光是因为他在这一年都没有自己制片的电影需要去冲奖,而且还因为在2001年的失利。
同样是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电影,韦恩斯坦作为制片人,当年更是拿出了全部的手段帮助斩获了11项提名,可惜在最后关头,韦恩斯坦的一次得意忘形,害得最终与奥斯卡失之交臂。这主要是由于韦恩斯坦在上打的一则广告,他让前任奥斯卡最佳导演获得者、前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罗伯特写了一篇号召所有评委投马丁斯卡塞斯为最佳导演一票的文章,当然,这篇文章不可能是88岁大部分时间得躺在病床上的罗伯特写的,只是最终让他签了个字而已。
但是奥斯卡明文规定投票者不可透露自己的投票结果,所以韦恩斯坦这一招公关明确的违反了规定,这让他的竞争对手们咬住不放,最终引出了其他投票人士的震怒,更有人要求要将已投的选票退回,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便是韦恩斯坦也无力回天。
而在那一年,马丁也和亚历克斯一样,听从韦恩斯坦的建议频频在各种场合露面,甚至还得遭受一些刻薄的影评人的嘲讽,因为韦恩斯坦的公关策略是有多么的极端,他们不断制造话题,甚至让马丁斯科塞斯去膳朵餐厅参加“电影中的女性”午餐会,周围全是戴安拉德、莎朗斯通以及茱莉亚罗伯茨,同时还将马丁的大名贴在音乐厅的大门前,可是谁都知道马丁从没有在无线电城音乐厅做过蓝调音乐会……
总之,就是因为2001年的失利,当然,虽说亚历克斯知道他这样想太坏了,不过他倒是有些庆幸当初韦恩斯坦的失利,上一次失败让他们的公关手段收敛了不少,否则恐怕这次要参加与女演员午餐聚会的人选就会变成亚历克斯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韦恩斯坦这回才会替尽管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