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张贴着未来都城的布局图呢!快去看看哪里有空地,咱们家还有多少钱?”
“去什么城外?掏钱买份《齐天周报》就行了,今天早上周报工部那个版面画了图了!”
“……”
都城的百姓们都被这个消息给惊住了,然后开始私下打听扩城的事情,包括扩城要扩多大?会新修哪些路?哪些地能买?他们能从里面得到些什么?朝廷会不会征丁?
扩城这件事,放在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件大事,它意味着整个城市的城墙都要往外挪,要修建新的道路、盖新的房子、并接纳更多的人口来填充这些曾经是荒地的地方,又要花钱又要很多人来做事,总之就是很麻烦。
可即使如此,都城的百姓却对朝廷的这个决定没什么异议——
因为都城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多到城里已经住不下了!
试想一下,都城原本作为上一个国家盛国的首都,其他地方也许被前朝祸害得不轻,但天子脚下,王城内外,百姓的数量总还是要比其他地方多的。
等到后来姜朝替代了前朝,新任泥腿子皇帝十分警惕官员乱政,但对于曾经与自己处在统一阶级的百姓却是格外优待,十多年来赋税不加,每逢灾年还各种优惠政策,以至于这十多年来都城本地的百姓放开了肚皮生孩子,外地的百姓更是一个劲儿地想要进来!
再加上三番两次各地遭灾,灾民们大量涌入城内……
整个都城人口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饱和了,这两年,都城的百姓一直受着人口太多的困扰。没看见当初科举年,不少从外地来都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在城里转悠了几圈也没能找到住的地方,最终逼不得已住到郊外的寺庙和道观里去了么?
所以比起朝廷可能为了扩城增加赋税、可能会要雇人去修新的城墙,他们更希望他们的孩子未来成家了可以住得宽敞点,都城的房价和租金都能再降一点儿。
朝廷在年前确定了扩城要做的各种事情,包括要修哪几条路、哪些街道哪些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哪些是朝廷要自己留做他用的,以及年后要雇佣多少的劳动力,每个人的薪资又是多少之类的。
都城的百姓们则坚持着每周买《齐天周报》,全家人讨论过完年后家里的劳动力是在城里工作还是去朝廷那里兼职赚钱,以及买地买房等各种大举措,为此争吵不休。
而就在都城的百姓都在为了年后要开始的扩城做各自准备的同时,晋江文学城新一次的会议上,秦门拿出扩建后的都城图纸,用毛笔蘸上红色墨水,圈出了一块地方并表示——
“我已经把这块地方买下来了,这里以后就都是我们晋江文学城的!”
朝廷和秦门之间的私底下的关系和交易是不能宣之于口的,两边统一口径,咬死说是秦门自己出钱走端王的关系到户部买的地,至于为什么买了那么多地却没有问账上要一分钱……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又有地了!
这块地明显就要比他们现在所拥有的那个大剧院大得多!
果不其然,会上晋江文学城的骨干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振奋!这是一笔巨大的财产,用得好,晋江文学城就能再更上一层楼,他们的工资也能更上一层楼。
一群人看着那块被涂得红彤彤的地方,激动得两只手紧握成拳。
那是一整条街啊!
一整条街!
秦门站在这张放大版的地图前,用另一支更细的毛笔蘸了其他颜色的墨水,开始说着自己对这块区域接下来的规划。
朝廷给秦门派发的这块土地地理位置并不是很好,首先它整体靠近未来的城墙,其次它距离城门又很远,简单来讲就是可以预料得到,到时候房子在那里造好,街上不会有什么人。
比起店铺,这里显然更像是一块僻静的住宅区。
“所以我打算用其中一半的土地,来换几间西街的店铺和房子。”
秦门说着,就把红色区域的一半给划拉掉了。
都城有几条著名的商业街,其中有一条叫东街,一条叫西街。
东街多酒楼餐饮,方氏菜馆和晋江如今买下的大剧院就在东街上,这条街是整个都城最热闹的也是地理位置最好的一条街,西街则略显萧条,街上的店铺也比较杂,晋江文学城总部开在这条街上。
而秦门的打算,就是用他手里一半的土地,来换西街尽量多的商铺,因为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对晋江文学城做一个变动——
“我打算把每一个部门都分开,每个部门拥有自己独立的账册和独立的小金库,人员不再混编,各自有各自的招人主权。”
简单来讲,晋江文学城原先就相当于一个公司,然后下面有艺人部、报社、杂志社、出版社、旅行社等各大部门,而现在,秦门要做的就是把晋江文学城当做总公司,然后把各大部门挪出去,让他们成为不同类型的分公司。
秦门这么做当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之前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