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俞玢赔了过去:圆圆若是闲得难受,就玩我这个傻儿子好了。
圆圆接收到这么个活蹦乱跳的礼物,心中很是嫌弃,但……也不能怎么样。
能和圆圆朝夕相处,俞玢求之不得,但太子妃……又快气死了。
顺带一说,十一皇子被册立为太子之后,看在俞玢的份儿上,十一皇子妃王氏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太子妃,但她……没有宝册,理解成没有工作证就行。
而且大多数时间只能待在后殿,想出门得太子允许。刚刚册立就被软禁的太子妃,她也是头一份了。
然而她偏生没这个自觉,还满脑子想要扬眉吐气耀武扬威,结果处处受阻,且东宫内外都没谁听她的。她自然要大大地发作一回。
不过王氏若是懂得分寸,就不会作到现在这个地步:丈夫儿子全都和她离心,她却一无所觉,或者说完全不愿意相信丈夫和儿子针对她如此狠心。
太子不会跟太子妃对线,于是火速弄了两个侧妃入东宫,二人联手执掌东宫内务,消息传进王氏的耳朵里,她彻底没音儿……或者说她有声音也很难传得出来了。
因为亲娘气到睡不着觉的俞玢等他爹出手后就和圆圆抱怨,“娘亲以前没这么飘!”
圆圆随意道:“那你就找出让她这么飘的人来啊。”
俞玢解释道:“我娘亲身边人父亲不知道清理过多少次了。”
圆圆抬手一戳,跟她爹戳在了同样的位置,“笨死你吧,太子妃只是不好出门,又不是不能见人不能和人书信往来,有的是人要奉承伯父和你……”自然也有的是人要败坏你们呀。看看我二婶,这些年多安生。
俞玢捂着额头,立时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随后安国公一家在京城很快就“查无此人”了。
之后倒也没什么好说,叶珣第二年便按照流程离京外任,带着妻儿到西北种田去了:玉米还是没有找到,但手握土豆和红薯,足够使百姓生活以及整个王朝大变样了。
叶珣选择去西北,一方面是因为西北算半个太子大本营,另一方面就是……培育种植土豆和红薯不需要太肥沃的土地。
在金洲城这样类比江南鱼米之乡推广土豆和红薯简直就是开玩笑。
在西北一待就是八年,期间太子登基,叶珣和家人回京过一次,再回西北就开始大力推广土豆和红薯:土豆和红薯不仅产量高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它们配合少量谷物就可以吃饱。
经过叶珣培育过的土豆目前亩产平均在三千斤左右,而这个时候小麦的亩产只有三四百斤……也就是说农户们把原本用来种麦子的田地一部分改为土豆和红薯,就够全家吃饱,交税后仍有结余,更敢大方地卖出去创收;至于另一部分土地,则可以拿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就归容嵘和圆圆管了,她们带着农户们种棉花。
叶珣全家都不得闲,不仅找新君要能人,更把侄儿外甥们都弄了过来——借口都是现成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叶老爷子老太太就不用说了,他们是真心觉得小儿子怎么都好,而两个兄弟两个姐妹托三郎的福过得都很滋润,所以巴不得自己的孩子跟着三郎,能让三郎点拨一二什么都值得。
叶珣这几个便宜子侄也确实没让长辈们失望,他们人人都有功名,叶家自然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
当叶珣任满回京的时候,治下百姓衣食丰足,安居乐业……而给他送别的士绅百姓则挤满了整条官道。
而回京后皇帝急着见叶珣,俞玢则急着找圆圆……俞玢在三年前活捉北宁王之后便被立为太子,如今已是二十二岁“高龄”,一直都耐心等着圆圆和父亲回京好完婚。
叶珣和容嵘都不怀疑这一世俞玢的真心,但能不能和圆圆心心相印到最后……还不好说。
反正圆圆已是顶级白切黑,志向也是改变世界名留青史,而不是什么站在明主身后,求个只是名声好听的“贤后”。
要叶珣说,俞玢还真不一定斗得过她。
至于这一点,皇帝都心知肚明,只不过他看起来并不太在意。
在许多年以后的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皇帝和已是首辅的叶珣下棋,说了心里话,“共天下哪里不对?我瞧着圆圆就是比我那儿子强。”
叶珣此时也两鬓斑白,“你倒是想得开。”
皇帝望着三郎笑开了:这么多年过去我都成了糟老头子,你依旧风采不减当年。
若非圆圆是你的女儿,我只怕就没这么看得开了,不过这世上可没有那么多“若非”和“如果”。
总之叶珣和男主他爹君臣相得好了一辈子,临终时更是皇帝太子亲自前来送别——因为任务完成,容嵘离开此地都有五年了。
叶珣给圆圆留了个小本本,里面记了若干能立即实施的“黑科技”,并嘱咐圆圆在有必要的时候酌情使用,更特地写了几个蓝星历史上几位名人的轶事给圆圆当参考,比如武则天,又比如萧太后。
不醒掌天下权,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