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哥儿则是抱着双胞胎去了内院,顺便可以看着汤圆铺子的客人们,另外,他扫了眼高知府身后官差,共有六人。
有一个官差手里拖着一张托盘,托盘被红色的布料盖着,一端凹凸不平的像是银子,另外一端是一块方方正正不大也不厚的东西,像是册子,屿哥儿想了想,便知那该是正式的喜报。
连府试案首都有喜报,而此次的谢景行可是小三元,更该有喜报送来。
刚刚的红封还只剩下三个,他便又包了三个红封,高知府肯定不会要,不过可以为跟来的六位官差一人送一封。
早前他和周宁一同包红封时,就知道银子放在哪里,此时进去拿了钱和东西出来,就待在内院里将碎银放进红封,合在一起递给双胞胎,到时由他们去送,官差也不好拒绝。
屿哥儿一边注意着外院大堂的动静,一边也时不时看两眼汤圆铺里客人的情况。
谢家门旁已经围了不少人,甚至是汤圆铺连着内院的那间门口都有街坊邻居往里张望。
汤圆铺里有不少眼熟之人,可此时听到这边的动静后,也有眼生之人往这边来了,进到铺子里同客人攀谈,“这里便是那小三元家里吗?”
客人与有荣焉地笑道:“可不是,就是我们春闲巷里出了小三元。”
春闲巷里读书人多,中秀才的也有不少,可小三元那可是绝无仅有的,就是日后春闲巷的房屋都能更卖得上价格,春闲巷的居民们当然高兴。
一个打扮喜庆的妇人跟着凑近,“那这小三元何许年纪了?”
有认识谢景行的客人道:“好像是十五了。”
那妇人继续问:“可有婚配?”
客人们互相看了两眼,笑道:“这么快就得到消息过来了?”
不过君子有成人之美,这妇人一手甩着一张红帕子,头上扎着一朵粉色的插花,一副媒婆打扮。
“他家可还没婚配呢,你可得帮着好好挑挑,他可不只是小三元,还是天乾。”
媒婆眼里一亮,这般好的资源她居然早不知道,这下可不知得有多少人跟她抢这门好差,她立马从人群中退走,她得回去好好和在她这里挂了名的那几家人说说。
屿哥儿木愣愣地站在内院里,将汤圆铺里众人的话语全部听在了耳里,直到被谢若一把抱住小腿,才回过神。
谢景行陪同高知府坐在上手,“不知知府大人特意前来所为何事?”
高知府面上带着笑,示意一旁的官差将托盘放在桌案上,一把扯开上面盖着的红布。
托盘一端白花花的银子露了出来,门外看见的邻居倒抽口气,瞬间哗然。
将另一端的喜报递到谢景行手里,“你可是通州府几十年未曾一见的小三元,这还不足以我亲自前来吗?”
谢景行双手接过,谦虚道:“还多亏知府大人的教诲,小子才能获此殊荣。”
孟冠白在一旁听见,心里戚戚然,自从他们这位新任知府上台后,府学每月月末文考出的题目几乎都是由出自他手,有的甚至是他见所未见的。
前任知府可是从不管府学之事,他们这位新任知府大人却是事必躬亲,连府学的教官们都勤勉了不少,他们每月要完成的文章也是成倍地增加。
高知府又指了指托盘中的银子,“这里是五十两银子,不多,嘉奖你取得此次成绩,还望日后继续勤勉努力,乡试能再创佳绩。”
高知府前来目的就只是送喜报,以表示他对府学文教之风的重视,稍坐了坐便就离开了,府衙事务还不少,他是抽空出来的。
在他们离开前,屿哥儿牵着双胞胎出来,同双胞胎耳语一番,双胞胎便一人拿着三个红封到了官差脚跟前,仰头甜笑道:“叔叔,沾沾喜气。”然后将红封举至官差腰间。
为首的官差看了一眼高知府,高知府笑着点头,那官差才将红封接了过去。
双胞胎接着又将其他红封一一送了出去,然后跑回屿哥儿身前仰头讨赏。
屿哥儿挨个揉揉头,“糯糯和小筛子真厉害,全做对了。”
现在就只剩下谢家人、孟冠白和文昌街的街坊邻居以及汤圆铺的客人了。
知府大人已经离开,邻居们再不顾及,纷纷进到谢家院子来同谢定安和周宁道喜。
周宁昨日就买好了瓜果点心,笑得合不拢嘴,迎来送往道喜的人。
屿哥儿将双胞胎安抚好后,脸上笑意收敛,走去大堂将托盘里的银子一起拿进了内院放好。
看着屿哥儿从他跟前走过,却面无表情,谢景行直觉不对劲,院子里人来人往,他连忙拉过一旁的孟冠白,孟冠白长袖善舞,帮着招呼来人再适合不过了。
他则是跟进了内院,走进到了面无表情的屿哥儿身旁,帮着他把银子放在钱箱里,小心翼翼地看了两眼,分明刚刚还为他激动了得不得了,怎么这时突然不开心了?
银子五两一锭,五十两也不过十锭,两人一起,很快全部放好。
屿哥儿将托盘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