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能怪她,他的母亲是先皇后娘娘,可已经逝去十五年了,他却仍时时寻找母亲的影子。她一直在愤懑:他为什么就不能忘记已经逝去的人?为什么就不能看看眼前,看看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是一个男人,该为妻子儿女搏前程,而不该用母亲的影子挡住了眼。
在京城时,她也佩服王爷自律极严,虽待属下仆侍宽厚,但规矩不容触犯,他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仗势欺人的行止。可那有什么用呢?他无过,却也无功,皇帝只嫌他懦弱无能,最后一言而决,太子就成了个被流放的郡王。到了这边地,她看不见他东山再起的决心和举动,也看不到重新回京的希望,又有昔日不如她的夫人贵女在京城来信,叙说那些她再也不可能领略的京城繁华,也就渐渐的没了心气儿。
王妃望着跳跃的烛火,心里想着,人生在世,总得有些追求,要么是权,要么是利,不然怎样让自己过得快活些?都被流放到边城了,还摆出贤德的做派给谁看呢?自欺欺人!多此一举!既然丢了那个位子,后半辈子只能这样落魄过了,那就活得肆意些不好么,真至于为了一两个贱民杖杀自家的奴才?律法是给平民设的,不然世人为什么要读书习武搏个封妻荫子、高人一等?况女子是他爱的,她把那女子弄进来让他高兴,做错了么?竟然刻意地冷淡她,连顾一那奴才都敢给她没脸!
自外书房回来,她连姜嬷嬷也不让近前,只默默流泪。她觉得自己命苦,未出嫁前被家里金尊玉贵的养大,又让她入了太子的眼成为太子妃,只待日后太子登基,她就是万民之母,家族成为后族水涨船高,也不枉杜家百般娇养。可如今,她落在边城住这商人旧宅,须得亲自派人去接夫君的新宠讨好王爷,王爷竟然还不领情,自己连个陪嫁的嬷嬷都保不住。
她盯着灯花落泪,京城捎来的那封密信,字字句句都萦在心头,一颗心渐冷渐硬。
姜嬷嬷见夜深了,终于试探着凑近前,小心地劝慰王妃,又讲些夫妻之道,说女子以夫为天,王爷既然不喜,日后不自作主张就是。娘娘今日与王爷在书房争吵起来,被大统领推出书房,定是气急了王爷,王爷以前从不许任何人对王妃无理的。韩氏死也就死了,不过是个奴婢,难道还真为一个奴婢夫妻离心不成?
杜王妃冷冷一笑,姜氏这说辞翻来覆去地讲,自己那时也是这么想的,忍着泪亲自下厨做水晶龙凤糕,使人请王爷后宅用饭。谁知道一连派侍女去了几回,都说外书房院子闭了门,王爷吩咐谁也不见。又有人传话来,说王爷让后宅照着公子顾枫的东西份例备一份送到林家去。她立时就懵了,怪不得要杖杀自己的仆婢,怪不得不许自己抓那杀人的小子回来治罪,那竟是他的孩子!
姜嬷嬷还是劝王妃忍下,王爷把那孩子留在林家,定是孩子母亲已不在了,王爷也没打算着把他接回来,只给些财物养着。她又劝,王爷就真接那孩子回来也不算什么,按律,外室子与奴婢同,王爷再喜欢也就是多给一口饭吃的事儿,碍不着公子……
杜王妃苍白着脸,一次又一次派人去请王爷回来用饭,她要看看他打算怎么对自己解释,要怎么给自己一个说法。
如今三更鼓早就敲过了,又一次派去外书房的侍女仍是回禀,大统领只说王爷在书房歇了,请王妃也早些休息。
杜王妃缓缓站起身,拖地的长裙滑过地上铺的华丽地衣。她走进自己的小书房,在书案前坐下,令人收拾外头的餐食下去。
姜嬷嬷低声道:“娘娘,用碗莲子羹吧,您还一口饭食没吃呢。王爷不回来许是真的忙,厨房那边说王爷都没传晚饭,连大统领和顾二爷也都在外书房,没传饭。”
王妃推开送到面前的青瓷小碗,凄然道:“嬷嬷,你说,王爷在京城的时候就只与些侍卫、小将和官家子读书游猎,到了这里,会为着些什么事情忙得不见人?”
姜嬷嬷微怔,也不知道再替王爷找什么理由,默然不语。
☆、遥祝平安
第73章 遥祝平安
杜王妃又低声道:“他又多了个外室的儿子,却连一个交代都不肯给我,就这么躲在书房里不出来算什么呢?他这遇事避着的性子怨我恨他么?”她唇角勾起一丝惨笑,“王爷与我大婚的时候已经十八岁了,很难说没有过女人。说不定就是宫里的宫人、妃嫔,那宫里都该是皇上的女人,跟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王爷,自然是见不得光的。住在林家的那个男孩,可能就是这样来的。那孩子比枫儿年纪大呢。”
姜嬷嬷柔声道:“娘娘,也许不是什么外室子呢?老奴猜度着,也兴许是什么往日里友人的孩子,王爷就是个心软的,随了先皇后娘娘,最看不得孩子们受苦。左右不过是送些东西,咱们府里还缺那些东西不成了?”
杜王妃冷笑:“我想明白了,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那是拿来骗世人的借口!他只不过是忘不了那个给他生了外室子的女人!今日的事,约莫着就是因为我的人冒犯了这外室子才被王爷要了命。他这样看重那小子,嬷嬷,你想想,以后我和枫儿怎么办?”
姜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