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小说网

喜欢本站请下载app,无广告阅读

分卷阅读155

+A -A

很少,大都是在养心殿只见军机,就是所谓的小朝会。

    -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

    第299章 六

    武贵人自皇后突然获罪被送回宫,便十分感慨,忽然之间,她便想通了自己和皇后四阿哥的节怨。袁春望疯了后,虽然再没人给她下药,但她也始终无子。所有人都不知道,给她下药的是张院判。托娅身体很好,但有皮肤瘙痒的毛病,她还未入宫时,便常年吃丸药,保养肌肤,所以她说容妃的皮肤比她好,她是靠用药在维持水嫩。

    皇帝知道后,便教太医院将当年高贵妃用的透肌香体丸的方子给她用,这样她就不必用香水了,因为皇帝赐给她的好些名贵的西洋香水,用了一阵后都会诱发她的皮肤瘙痒,类似于春癣,而她原来用的以干桂花配制的香,皇帝不愿意她用,那时她是为了接近皇帝,但那香其实她从小一直在用,只是入宫后开始没用过,因她还有一种自制的蔷薇硝,她本自视甚高,不愿模仿容妃的体香。

    后来容妃也知她有这毛病,便在每年六七月间桃子结果的季节,教她将桃子切片敷脸和身上的所有肌肤,起到润肤的作用,因为容妃自己很喜欢这样,她早年在伊犁的时候便有这习惯,她最爱的香气,一是沙枣花香,二便是桃子的香气。

    背后指使下药的是皇后,张院判为了一家老少,无法抗命又不敢声张,这些年,太医院常被检查,但因他乃太医院之首,且武贵人位分低,无人注意,所以袁春望疯了后,他便立刻提出离宫回乡。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透肌香体丸用了以后,会导致不孕,皇帝自从登基后,因不满高鄂党争,其实不怎么幸高贵妃,所以高贵妃无子,也从来无人怀疑。

    容妃奉皇帝旨意,私下告诉令贵妃和庆妃,忻妃之死和皇后及袁春望有关,二人均大吃一惊。彩云等知道的也一样。魏湄想起之前那些年自己的担心,不觉后怕。

    舒妃认为皇后被处置是因为当年构陷嘉妃之事,虽然太后和皇帝什么都没和她说过,她也不问。因她早预料到会有这一天,没有嘉妃的事,和亲王逼宫,在皇后居所,亦是皇帝心里的刺。她并不知道和亲王和皇后的关联,但她始终觉得,完全就是皇后自己想不开,不肯退位让权,太后和皇帝要不喜欢谁,谁迟早是这下场。皇后离间他母子,可不是好玩儿的,皇帝和太后是什么脾性,她很明白。

    南巡后,舒妃便告诉皇帝,说自己已习惯了侍奉太后,永瑆也大了,要求回畅春园,就和以前一样,在畅春园随时恭迎圣驾。魏湄被册为皇贵妃后,皇帝下旨由常年同居于畅春园的舒妃做九公主的养母,其时九公主已许为已病卒的回疆第一功臣兆惠之子扎兰泰为妻。

    爱莎也曾经悄悄问容妃,皇帝和皇后究竟是怎么回事,虽说皇后不受宠,皇帝也不必如此绝情吧?容妃只摇头道:皇上的家事,我是后来人,很多事亦不好问。

    十六阿哥在皇帝南巡期间亦痘殇,颖妃自责之极,体会了庆妃当年的心情,但太后皇帝和令贵妃都说不是她的错。太后私下和刘嬷嬷感叹,说还是女孩儿好,可惜和安当年没养住。

    而魏湄在这年的下半年又遇喜,皇帝和她自是特别高兴,魏湄将当年生七格格时,皇帝赐给她的皇帝那件青玉常服拿出来,对皇帝道:皇上,阿湄虽然已是皇贵妃,位列六宫之主,但为皇上生子才是我最幸福的事,老天都在证实我的话,不管其他人想什么说什么,我永远都是您的阿湄,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皇帝一笑,魏湄被晋为皇贵妃后,她承袭璎珞的身世中作为容音大宫女的记录也被抹去了。

    细君出宫,由皇贵妃请旨皇帝,嫁入三等侍卫家为侧室。李氏正式成了储秀宫的掌事女官,奕禄一家受宠于太后,皇贵妃和容妃,女儿和媳妇都入宫做了宣册女官或皇子福晋的女官,在后宫地位显赫以极。吴敏升任了正二品工部侍郎,正式成为堂官,吴夫人可入宫行命妇之礼。六宫之主已是魏湄,和皇贵妃见面来往再无需什么顾忌,虽然更需保密皇贵妃和吴家的渊源。清漪园已于去年全部竣工,共耗费白银四百八十万两。皇帝将于今年十一月在园中为太后庆祝七十三岁大寿。

    吴敏被皇帝带着多次南巡,和皇帝有大量的细致讨论,他领导的班子建成的清漪园以南方著名园林景观为基础,自始至终贯彻皇帝的想法,和在前代基础上扩建的圆明园的赣派建筑和西洋建筑结合风完全不同。因昆明湖原来也叫西湖,昆明湖的设计仿照借鉴了杭州西湖的山水景观。


【1】【2】【3】【4】【5】
如果您喜欢【小强小说网】,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